当学校的主要精力从搞教育转变为防碰瓷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每个小学生都学过这句话。
在教育领域,它所蕴含的机理再明确不过:成功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激发受教育者的自驱力量。强制的、压迫的、剥削的教育,一定不是好的教育。
但恰恰相反,现在学校所推行的几乎所有教育配套措施,都在朝着破坏自驱力的方向上一去不复返,与教书育人的本质宗旨背道而驰。
学校这帮人,未必是不懂教育。
曾几何时,学校老师们挂在嘴上的话是:“家长要尽量少掺和学生的事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当时的学校,嘴上是这么说的,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如今的学校,嘴上或许依旧会高喊几句诸如“培养学生独立性”的口号,但在实际行动上,却恨不能处处把家长强行拉进来。
送孩子要送进校门,接孩子要跟老师做好交接,写作业要家长批阅打卡,就差没让家长轮班去学校当值日生了。
作业成了家长与孩子共同的作业,将导致一个完全不可能避免的后果。
家长与小孩的节奏不可能完全一致。
哪怕再有界限感,再注重培养小孩自驱力的家长,也会不可避免的陷入“提醒”、“督促”、乃至“强制”的怪圈。
哪怕是最温和的“提醒”,也是对自驱力的不可逆破坏。
实际上,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温和的提醒”,“提醒”本身就是“push”的一种。
在小孩尚小,自我意识没有完全觉醒之际,通过强行压制,双方或许还能“貌合神离”的勉强磨合在一起。
但这个雷早晚会爆。
为什么很多小孩儿,一到青春期,就彻底失管失控,甚至不惜自毁?归根结底,就是这种矛盾长期积压得不到宣泄,最终一朝殉爆。
学校的心态也很好理解。
中国社会,历来是一个互害社会。
小孩无论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不管是谁的错,学校都跑不了背锅。明明小孩在家被长期精神PUA,转身进学校跳了楼,明明跟学校半点关系没有,学校却还得出面安抚凶手(家长),赔钱息事宁人。
干脆一开始就把你家长也拉进来,啥事都让你掺和一脚。
这样,无论出了什么事儿,都没法一股脑儿推到学校头上。
于是,整个教育理念从“家长别插手,培养小孩独立自主”,摇身一变,成了“教育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参与”。
“共同参与”这话本身倒是没错。
只不过学校在使用这句话的时候,偷换了内涵。
共同参与,是指不同分工,不同定位,不同角色下的共同参与。
学校负责教书,家庭负责育人。
学校负责管教,家庭负责关爱。
这才是“共同参与”的应有之义。
现在的学校是怎么干的呢?
故意模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同职能,将家庭强行改造为“第二校园”,通过各种明显冲着家长来的管制手段,最典型如钉钉打卡,强行将家长绑架至学校立场。
一旦陷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格混同,学校就彻底成不粘锅了。
你怎么来碰我的瓷,我都原样给你反射回去。
为啥非得把家长拉进来?
说一千道一万,遮羞布找的再多,终极驱动力,还是为了甩锅防碰瓷。
也很难责备学校。
这年头,谁碰见巨婴不得绕道走?
学校是公益事业,不能挑选受众,只能“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家长,将每个家长都当作巨婴防范。
一人得病,全家吃药。也算是国学传统艺能了。
我深刻感受到,现在的小孩所面临的教育局面,远比我自己当小孩时要复杂的多。
我那个时候,至少学校、家庭还算各司其职,没有互相掣肘,使绊,拖后腿的现象。
而今的教育,十面埋伏,八方来敌。
学校的主要精力从如何育人转为如何防碰瓷。管你家小孩最终成什么样儿呢,反正别粘上我就行。
太难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刑辩人在路上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法律咨询或案件委托,请将相关案件材料及您的诉求发送至邮箱:liuchen8916@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