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了一些针砭时弊的杂文评论。
内蒙婚内强奸案:男人,你在气什么?
大同订婚强奸案刚刚落下帷幕,内蒙又爆出一桩“更离谱的”婚内强奸案。据同时担任家属辩护人的被告人姐姐称:其弟被其弟媳在婚姻存续期间,控告强奸罪,并同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民事赔偿三十万。被告人母亲同时称:事发后,其多次向媳妇下跪,乞求原谅,但媳妇均拒绝。大同案订婚判强奸,毕竟还没领结婚证,这口气男人们咽了。现在连领了结婚证也能被告强奸?那以后到底还有没有安全合法获取性资源的途径?男人们本就被大同订婚案挑动的敏感情绪,再次集体爆发。婚姻内夫妻双方到底是否互相负有性义务?丈夫与妻子发生性行为,能不能构成强奸罪?刑法是否应当介入人与人之间最私密的关系?家庭与婚姻,还是不是男女双方共同抵御性风险的避风...
北京女律师质疑体验结果被索赔一千万——碰瓷政府算什么本事?
前段时间网络发帖指控爱康国宾假体检的北京张律师被起诉了,被诉赔偿金额高达一千万元。资本明显是当成个事儿来办了,在立案普遍要半年往上,开庭排到一年后的今天,案件竟然连传票都发出来了。九月初就开庭。好家伙,本来以为自己癌症晚期,天下无敌了,结果碰见了更狠的茬儿,直接连遗产都给你扬了。许多网友质疑爱康国宾的公关策略,称其为灾难公关教科书。我倒以为,网友的认知已经落后时代版本,爱康国宾的应对基本是能做到的最优解。如果当年特斯拉在女车主大闹车展诬告刹车失灵事件后能拿出今天爱康国宾的雷霆手段,也不至于在网上唯唯诺诺立正挨打好几年。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的时间太短,绝大多数人还没有见识过资本的力量。他们对于以小博...
从少林寺与娃哈哈看建立普遍监察系统的必要性
少林寺与娃哈哈最近都出事了。二者都很劲爆。释永信是个和尚,和尚不仅做生意,还贪财好色,自古以来便是猎奇流量话题。娃哈哈的事更不用说,已经被网友们脑补出了一百集《甄嬛传》。将某个公共议题过度娱乐化,是一种相当有效的危机公关策略,能够有效转移公众关注,从而掩盖真正致命的议题。少林寺与娃哈哈的致命议题是一致的,即:集体财产/国有资产/历史文化资产到哪里去了?这些资产的流失,是什么人,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的?有哪些人应当对此承担何种性质的责任?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监管。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早在商周时期,就设有“大宰”“小宰”等官职,行使监察职能。经过春秋战国的不断发展,终于在汉武帝时期形成“刺史”官...
大连工业开除陪睡老外女学生:人总是你学校的吧,能说跟你没关系?
学校的开除决定,只不过是顺应了民意的“最大公约数”。 1.争论当我还只是个初中生的时候,曾与父亲发生过一场争论。事情是这样的,有两个人在他们单位门口打架,打着打着,不知怎的,就打进了单位里头。这场殴斗以其中一人受伤倒地而结束。伤得倒不是太重,自己打电话报警后,自行离开。父亲的观点是:太大意了,都只顾站在那看热闹,也不上前阻止一下。这幸亏伤得不重,否则单位脱不了干系。我的观点是:只是个私营企业,又不是公安局,没有义务挺身而出阻止他人打架。二人打架也非与单位矛盾引发,莫说受伤,就是打死了人,跟单位又有什么关系?(我的思维方式很“律师”,从十几岁时便已初见端倪,可见人要吃哪碗饭,往往也是天...
走样的信访制度
这两年巡视力度前所未有的加大,甚至有了重蹈历史覆辙的迹象。整个上半年,巡视组一直驻扎在各省区,几乎成为常设机构。而且据说下半年还要再来巡查,打着回头看的名义,已经初步显现出行政化的迹象。巡视制度有利有弊,宏观层面,历史学者们已经一遍又一遍分析过,我就不再班门弄斧了。从微观层面讲,巡视制度对基层治理也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好多年前,代理过一对老头老太的案子。老头涉嫌民族资产解冻诈骗,很低劣的谎言,年轻人一眼就知道假的荒诞,但恰又很对老头老太们的口味。我那时也是刚执业,只会从个人创收和炫技层面考虑问题,给老杨做了无罪辩护。虽然只是初出茅庐,刚拿执业证,但毫不讳言,技战术水平已经吊打百分之九十老律师...
警察邢志强:三十年前击发的子弹,正中三十年后自己的眉心
警察邢志强改判了。从原来的犯故意杀人罪判无期徒刑,大幅减刑以故意伤害罪改判为四年有期徒刑。根据新京报的报道,1995年某日傍晚,邢志强与朋友携带一非制式步枪到水库旁射击,看到被害人孟永清骑摩托车路过,认为孟的摩托车可能是盗窃所得而上前拦截。二人发生争执,邢志强被孟永清持刀刺伤,邢志强开枪射击孟永清背部。孟永清被击中后摔倒并逃跑,躲藏两天后就医,抢救无效死亡。(https://mp.weixin.qq.com/s/W7Z3--Czvir1lOthUu4nHA)# 案件之所以大幅改判,主要因为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根据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有其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况,应当履行职责,认定邢志...
律师是一份经不起消费降级的职业
昨天在小红书上看到一个帖子,令人啼笑皆非。一个人,因与某教育机构发生退费纠纷,遂在网上找了个“律师”。该律师声称,3 个小时内就能“逼迫”教育机构退费,服务费 800 元。该人嫌贵,与该律师磨价钱,最终磨到 500 块成交。这里我不得不插一句,这个人找得所谓“律师”,八成是网推所的销售人员。不仅不是律师,甚至可能连丁点法律知识都不懂,只会点销售话术。其实严格来说,法律服务这个行业,应当天然的排斥销售话术。都说病急乱投医,人们想到律师之时,往往是遭遇法律纠纷,走投无路之际,以我近几年当律师的观察,只要你敢夸海口,无论话术编的多么蹩脚,多么漏洞百出,客户也会相信。碳基生物终究是基于情绪而非逻辑的物...
勾兑与死磕,殊途同归的一体两面
勾兑与死磕,不过是一体两面,殊途同归。家属在一审时,往往迷信关系,找这个求那个,发现不管用后,二审就要转向,这时又该往北京跑,找京城大律师死磕。兜来转去,还是那些人,还是那些案子。这让我们这些技术流小律师夹在中间好生艰难,刑辩最赚钱的路子,一曰勾兑,二曰死磕。大钱都让他们赚了,我们这些搞技术的小律师,无非潦草糊口而已。但若真是论起来,死磕派对小律师的伤害,要远甚于勾兑。勾兑与技术并不是互斥关系,很多勾兑玩家甚至还会鼓励家属同时聘请一位技术派律师。这也正是勾兑派高明的地方,他自己吃肉,却不会去砸别人的锅。技术派中的一小撮人,不甘心一直当勾兑派的附庸,另辟蹊径,硬是趟出了一条“无冤硬喊”的新赛道。...
语言是一个人真正的祖国
本来想谈谈最近很火的“远洋捕捞”,但写出来却写成了这样。看起来跟“远洋捕捞”毫无关系,其实却是为我深度剖析“远洋捕捞”公共议题进行理论准备。在我看来,“远洋捕捞”不仅是一个司法问题、社会治理问题,还是一个语言问题,更精准的说,是一个语意污染问题。“远洋捕捞”公共议题,是一个语意污染的典型样本。要从语言角度剖析它,就必须进行这样的理论准备。我对中文时常抱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中文不算是一种很友好的语言。它没有成体系的显性语法,难以组织起顺口的长句,进行精准表达的难度极高。西语在这方面就很有优势,从句套从句,就完事了。西语的长句不会显著提升理解成本,但中文就做不到。西语中的长句一旦直译成中文长句,立...
唯有刑事手段可破12岁骑行男孩身亡刁案
12 岁骑行男孩遭机动车碾压身亡,这事儿大家应该都听说了,具体过长我就不再复述了,网上铺天盖地都是,随便点开一条链接瞅瞅便是。毕竟是律师,我先说我的个人观点。我认为,这个事件中,司机无责。不仅没有刑事责任,而且连民事赔偿责任也没有。事故发生时,司机车速只有 52 公里每小时,无论如何都谈不上快,并且行驶在自己的车道上。目前唯一能指摘的点,无非在于这条道路还并未正式通车。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不该出现在这条道路上。这里我们不谈什么路政责任,也不谈什么骑行团同样不该出现在这条道路上。我们首先需要理清一个概念,交警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是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认定的行政责任。《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