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内容生态不会凉
腾讯突然给我的公众号开通了留言功能。
我起步玩公众号的时间比较晚,2018年5月份开始当实习律师,大约实习了几个月后开始开窍, 隐约觉得律师这行当,如果没有自己的流量入口,将是非常苦逼的差事。实习几个月就开始开窍,放眼全行业也是相当炸裂的觉醒速度。之所以能有这个觉悟,缘于老东家的经营模式,说白了就是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网推所”。依靠百度投流展业,那两年从百度买流量的性价比还可以,不到十个律师,一年投流百十万,能创收五百来万。所里都这么搞,我自然耳濡目染,得以迅速洞见这个职业——甚至是所有职业——的真相,流量。
可惜生不逢时,腾讯从2018年初就全面收紧了公众号的留言管理。据腾讯自己说,当时的情况是,上头的意思是所有的公众号留言功能,不管新号还是老号,都要一下子嘎掉,腾讯顶了好大的压力,才把老号的留言功能保了下来。这种事真真假假,究竟怎么回事,谁也说不清楚。不过我还是更倾向于相信腾讯,因为不光是公众号,哪怕是自己搞个个人网站,也不允许开评论留言功能。只不过个人网站流量小,监管难,很多站长都在偷偷开罢了。
于是我注册的公众号从一开始便是个先天不良的“残次品”。留言与互动,是文章的一部分,是文章生命力传播力的延续,很多文章中没能言明的表达与思考,正是通过留言与互动,才获得了完整的生命力。
没有得到留言功能,是我长久以来的一个遗憾。我曾经在网上各种检索,如何才能获得留言功能。得到的答案很令人沮丧,门都没有,除非买一个已经开了留言功能的新号,再把粉丝和数据迁移过去。这种操作本质上就是新买了一个微信号,安全隐患很大。IP就是律师的流量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马虎,此路不通。或者就是开一个企业公众号,企业号的留言功能未被阉割。这个路子我倒是想过,尤其是后来开始玩网站,接触到了更底层,更真实的互联网逻辑,才明白个人主体与企业主体巨大到几乎不可跨越的身份鸿沟。本质上讲,中国的互联网并不对个人开放,要想解锁更全面的玩法,只有注册公司,以企业身份进场。
说起来开网站,其中很大一部分助力也是因为公众号搞不来留言功能。人写东西都想要点读者反馈,哪怕是写得烂读者骂几句都好。那段时间正是扎根码字最困难,最孤独的时期,几乎就要坚持不下去,为了使自己的码字事业不至功亏一篑,奔着给自己找点安慰,才开了这个网站。不过,开了网站后,意外打开了一片新天地,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我的公众号在网站走上正轨之后基本处于半闲置状态,偶尔想起来时,会挑几篇自己还比较中意的已发表文章搬运过去。大约真是自己这两年笔耕不辍,笔力见长,加之公众号改了机制,引入了推荐算法,竟还大都获得了不错的数据。
我也搞不清楚为什么腾讯突然又给了我账号留言功能,也不知道今后会不会大规模放开留言。其实也不是没有可能,虽说防口甚于防川,但眼下没听说哪个自媒体平台连评论权都不给博主开,顶多腾讯自己后台拿管理员权限再审核一下罢了。
腾讯如果能稍微松绑监管,开放一些互动,立马可以回自媒体t0梯队。公众号是一个更适宜创作者长线作战的平台,其他平台都是纯推送模式,纯推送说白了,个人没有粉丝,都是平台粉丝,分给你一些数据而已。而微信是rss订阅+推送模式,有很强的私域性质。可以看出,腾讯的互联网价值观还是偏保守的,即便现在在试水推送,也很谨慎,步子迈得并不大。
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者开始意识到,“多寡”并非流量权衡的唯一指标。推送流量与订阅流量,底层逻辑就不一样。关于两种流量的逻辑区别,话题太宏大,估计够写一本书,只能改日再聊。而能提供充足的订阅流量入口,才是微信生态最显著的竞争优势。只要能保住这个生态优势,微信内容生态就永远不会凉。
版权声明:本文由刑辩人在路上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法律咨询或案件委托,请将相关案件材料及您的诉求发送至邮箱:liuchen8916@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