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小米之家撕逼
手上的K70手机服役已两年,处理器有点跟不上时代,开淘宝美团京东这种“3A”大作,总一卡一卡的,更致命的是,这两年手机电池技术似乎取得了什么突破,新机型电池容量直接奔着七八千去了。K70区区五千毫安电量,又经过两年高强度工作,早已羸弱不堪,只能将将支撑半天续航。
对我而言,手机只有两个功能,一是扫码,二是通话录音,我并不想在手机上花太多钱。当然,作为每日超越电脑,陪伴我最久的电子产品,我一点也不能容忍它卡顿,从K50时代起,我就是红米K系列的忠实用户。换机周期把握在两年一换,从50到70,这次又毫不犹豫的盲订了90。
今年来,小米和雷军的口碑,迎来了灾难式的崩塌。俗话说,风水轮流转,前几年小米顺风又顺水,雷军不仅赚了大钱,还捎带装了大逼。命运所有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码,也该还还账了。
出于对小米品牌及雷军个人口碑主观感受的微妙逆转,我也考虑过其他品牌,比如都说OV的系统好,尤其是color OS,丝滑度甚至能压iOS一头。但年龄大了,国内手机品牌产品线太杂乱,实在懒得研究,最后还是图省事,在还没召开发布会的情况下,在太格茂小米之家,交了100块钱定金,盲订了K90。
新一代K还挺讨喜,最戳中我审美的两个改变,一是屏幕略微小了一些,到了6.59寸,没有一步到位来到6.3甚至6.1,是一个小小的遗憾,不过比动辄6.7、6.8的尺寸,还是友好多了。二是屏幕长宽比从之前的20:9调整到了19.5:9,完全照抄了苹果比例。
从上古时代开始,屏幕长宽比就是苹果与安卓阵营的差异之一。屏幕瘦高一些好看,还是矮胖一些好看,因人而异。就我个人而言,更喜欢矮胖的比例,能在小尺寸屏幕下获得更多的操作空间。
发布会还没开完,小米之家说可以提货了,我饭都没顾上吃,开上小电车,直奔太格茂,提手机。
到店后,店员给我介绍盲订政策,说送个什么价值199元的一年延保,这个对我基本没有什么价值,我用手机比较小心爱惜,迄今为止从没出现过不小心摔烂手机这种事。另外就是一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儿,具体到我参加活动的那个店,是挎包、自拍杆和体重秤三选一。
交付前,我打开手机,看了一眼小米京东自营,当时官方的线上政策是,首发购买手机,同时加送一副小米蓝牙耳机。从赠品价值看,线上倒比线下还划算一些。
我又有了些许犹豫。京东自营下单,第二天一早就能送货上门,而且颜色任挑。而当时的线下店,我选定的16+256版本,只有一台黑色现货。
于是,我向店员小哥询问:线上现在还送耳机,感觉比线下线下有没有?
小哥似乎看出了我心中的疑虑,解释道:线下也是有耳机送的,只不过现在店里没货。到时候会以优惠券的形式,下发到您的小米商城,你可以凭券到任何一家线下门店自提,也可以在商城直接下单,商城会免费包邮发货到咱家。
这时,另一个员工,圆寸头,举手投足间有股子小领导的气质,可能是店长,听到了我与店员的对话,插话道:是的,耳机是统一都有的,刚才给您介绍的三样礼品,是只针对线下盲订客户额外的。
我一听,这不错,挺划算,当即将手头的旧机在门店走了回收,并提了新机。
该说不说,雷军虽然人设崩了,再不好在互联网上继续装老实人了,但小米的客户群像也好,甚至线下店员工的气质也好,都依旧有股深深的老实人屌丝味儿。
我的旧手机享受了220块钱的换新补贴。我半开玩笑的问店员:要是别的品牌换购你家手机,会不会补贴多一点啊?
我本以为店员至少会迂回一下,结果人直接了当的说:是。
令我哭笑不得。
结账时,出现了第一个令我略觉疑惑的处理方式。
按我的理解,定金定金,自然是要在正式结算时抵扣总价款的。但店员却给我说,定金稍后会通过微信红包的方式返还给我。
总令我觉得哪里怪怪的,我交100块定金,虽然也是微信红包发给店员的企业微信,但这并不是我与店员个人之间的交易,店员收款后要走了我的小米商城二维码,并在后台系统上做了登记,我的小米商城后台也同步出现了订单和电子小票。
即便不能在购买时直接抵扣价款,也应该通过官方途径退还,而不是不伦不类的私人账户转款。
换新电子产品,是为数不多能给中年男性带来快乐的事,拿到新手机的喜悦,几乎立刻全面压倒了这些许疑虑,我拿着新手机,欢天喜地的走了。
流年不利,小米大约被接踵而来的烂事儿搞得阵脚大乱,内部管理的混乱也直接传导到了K90的销售策略上。一夜之间,12+512版本就因定价过于超出目标用户预期,紧急下调售价300元。
发布会开完不到24小时,就直降300元,简直是一场闹剧。要么当初就别定那么高,要么定了就死抗住,反正马上双十一了,到时候再悄咪咪降,做冷处理。难道雷军认为这么搞很能收买人心?实际情况是,用户对品牌的信任度会大打折扣。小米的基本盘就是我这样的较真屌丝理工男,一旦让这些人形成不靠谱,定价虚高,割韭菜的印象,这些人的品牌忠诚度,可不像华为苹果用户,这些人的“忠诚”,建立在理性的计算之上。一旦经过计算,认为这个品牌已经不再划算,甚至在把他们当傻子耍,那他们会立即抛弃这个品牌。
线上购物在中国的渗透率之所以会如此之高,与线下购物的糟糕体验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线上的一切,都有痕迹可追踪,线下则不然,人类进化到今天,也没在头上进化出摄像头,当面许诺再好的事,出了门就翻脸不认账的,不要太常见。
今天,一直没有收到退还定金,也没有收到耳机优惠券的我,微信联系了小米之家小哥,问他定金和耳机什么时候能落实。
果然,我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小哥说:哥,我当时说给您送耳机了吗?如果说了就是有,没说就是没有哈。
我万万没想到,表面看起来人畜无害老实巴交的小哥,竟然给我来了这么凌厉的一手。你别说,企业文化这东西,还真是挺玄学的,雷军也是个扮猪吃老虎的主,迷惑性很强,要不是这两年装逼太多,漏了马脚,估计还能在互联网上蒙骗好几年。
小哥轻飘飘一句模棱两可的反问,把皮球一脚踢回给我,倒需要我来举证他当时到底说没说过这话了。
好在咱平常吃饭的家伙事儿就是跟人撕逼吵架吐口气扯头发。小哥在我面前卖弄话术,就是李鬼见了李逵,分分钟要现原形。
我给小哥回了一句:你的意思是说,你当时没说过这话?
看一个人武功高不高,不用非看他打完一整套拳。一出手,功夫深浅就看出来了。
小哥一看我“来者不善”,疑似“撕逼专业户”,也收起了漫不经心的态度。再次跟我说:不是那意思,我是说如果当时说了要送,就肯定会送的。
语气虽然好听了点,但依旧没有半点解决问题的诚意,还是想把球踢回给我。
我紧追不放:你说没说你来问我?你们自己的销售政策你们自己不知道?那我现在问你,你们盲订政策,当晚提货的到底送不送耳机?能不能给个准话?难道是凭你们店员心情,说送就送说不送就不送?你们小米这么大个公司,一点规章制度都没有?
小哥有点慌了,话也明显少了,唯恐再次露出破绽,被我穷追猛打:不是的哥,肯定有政策的。
我说:既然有政策,那就按政策执行啊。政策具体是什么,翻出来看看不就清楚了?为什么一直给我扯什么说过没说过的?不张嘴问你们的,不懂政策的,就不给了是吗?
小哥被我说的哑口无言,说:我查一下,然后给您准确答复。
过了约莫十来分钟,小哥回话了:哥查清了,当时给您说的是盲订权益是送一年的延长保,外加赠品三选一。耳机是小米的会员或者学生才送的。
终于图穷匕见了,扯东扯西,推这推那,说白了还是不想送呗。
我反手联系了小米官方客服,反映了相关情况,要求官方协助解决。
同时,我也继续对小哥施压:那要不就调监控吧,我是首发当晚,也就是10月23日晚上八点左右到店的,当时我问,线上送耳机,线下有没有。不光你明确跟我说有,一个圆寸头,像是你们店长的人也明确跟我说有,我才决定线下提货的。你们当时要是跟我说没有,我就不会在线下买,你们那些赠品,别说三选一,就是三样加一块还不如一个耳机值钱。
又过了半个多小时。不知道是后台投诉起作用了,还是小哥向店长汇报刺头找事该如何应对了,小哥给我转了一百块钱红包,备注退定金。耳机问题也改了口,说要送的,途径还是手机激活七日内发券到小米商城。
话说真是心累,前两天一个已经服刑的客户家属跟我吐槽,说明明退赔和罚金已经结清了,去法院开证明,还是推三阻四,各种设障。
我毫不犹豫的告诉她:告他们。
她说:太远了,跑一趟你们河南老折腾,累了,不想弄了。
我说:可以网上告。不告不行,我现在都快被逼成专业上访户了。现在是不告不闹不诉不访,任何事情都办不成。
我本来以为,只是司法领域如此,没想到连买个手机,现在也成这样了。我只能将其理解为,经济萧条的众多副产品之一。资源不足,外向突破发展无门,每个人都只能穷尽一切办法,保住兜里那几个钢镚儿。
一个耳机不值多少钱,若在前二年,店家不会如此耍赖,我也不会如此较真。
但如今,一切都变了。
今天是10月27日,等10月30日,不见券,再去跟小米之家第二轮battle。
版权声明:本文由刑辩人在路上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法律咨询或案件委托,请将相关案件材料及您的诉求发送至邮箱:liuchen8916@foxmail.com



